| |

The 31st National You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mpetition

Hong Kong Team Match Highlights

About this competition

Organiser
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ganizers in Hong Kong
Hong Kong New Generation Cultural Association

support agency
Education Bureau of 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object
Kindergarten students,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and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and schools

date
2016年8月13至19日

Place
上海

Press release

第31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下簡稱「全國賽」)已於8月13日至19日假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圓滿舉行。本屆賽事吸引來自全國各地近500多名優秀青少年和200多名科技輔導員以及來自15個國家的70名國際選手和代表參加展示、評審和交流活動。比賽旨在培養青少年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本屆全國賽以「創新體驗成長」為主題,所有參賽者須以項目展示,並經過近100名專家評審的問辨以爭奪多個獎項。是次香港代表隊有15個參賽項目赴北京參加終評,而少年兒童科學幻想繪畫及優秀科技實踐活動的入圍學生雖不用出席終評活動,但他們的作品均獲安排於網上作公開展示。今年香港代表隊共獲得超過60個獎項,其中包括獲得2項「全國十佳」的稱號,分別為「十佳優秀科技輔導員」及「十佳科技實踐活動」,加上7項一等獎、10項二等獎、28項三等獎、3項「創意之星」獎、5項專項獎及10項「優秀創意獎」,成績令人鼓舞!

來自聖保羅男女中學附屬小學的林子健憑作品「蔬果蛋白酶,消化能力大比拼」,以簡單但創新的實驗方法比拼不同的蔬果的蛋白酶及消化能力,成功獲得評判青睞,再度蟬聯小學組別一等獎!而來自順德聯誼總會翁祐中學的葉寶瑩、蔡培琳、黃月亭則憑「樹木創可貼」獲得初中組別一等獎、英特爾英才獎及高士其科普獎,她們發明了無毒及有良好黏力的創可貼,治療樹木早期疾病,減低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傷害。另外,來自裘錦秋中學(元朗)的郭家輝、鄧浚軒、羅利怡憑「磁懸浮-水平軸-旋扭式風力發電機」獲得高中組別一等獎,他們的作品優點是高效能和減少噪音污染,並且適合於市區使用。

來自聖公會基孝中學的劉子健老師憑作品「STEM 起來!做 STEM 專家—創意增潤課程」,除了獲得科技教育方案項目一等獎外,更擊敗全場超過200名精英科技輔導員,獲得全國「十佳優秀科技輔導員」的稱號,成為全國科技教育工作者的典範。劉子健老師的作品闡述了一系列STEM教材及教學活動的設計,使其他STEM教育的同工作得以日後參考,做好未來STEM課程準備和規劃。

此外,香港代表隊首次在青少科技創意項目中合共獲得3項「創意之星獎」及10項優秀創意獎,其中「創意之星獎」為新設獎項,全國僅設30名(小學、初中及高中組各只有10位),以獎勵同時兼備科學及創意思維的「創意之星」! 來自聖保祿學校的黃安恩憑「人造皮」獲獎,她以低成本的物料及方法,製出一款全新的人造皮配方,解決現時植皮時健康皮不足的問題。而來自東華三院張明添中學的裴嘉鈴則憑「吃不源」獲獎,她的作品結合「分解堆肥」和「發電」兩大功能,透過分解廚餘來發電,以達至自給自足的效果。而同獲「創意之星獎」的嚴爽則來自荔景天主教中學,研究項目為「螢光棒+手機,地溝油無地匿!」,以物美價廉的方法,檢測食油質素及鑒別地溝油。

除競賽項目外,全國賽組委會還邀請了7名於第67屆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中獲獎的選手進行項目展示和與參賽學生進行交流。另外,大會亦安排參賽代表參加科學交流會和科教論擅,瞭解和分享一些獲獎者的科學研究經歷、專案內容以及他們對於專案和科研道路的思考。

是屆全國賽邀請了國家副主席李源潮參加終評活動,出席公開展覽和閉幕典禮。國家副主席李源潮出席閉幕禮時表示本屆參賽學生的作品創新,多以解決社會問題為題材,是中國科技創新的未來和希望。他勉勵學生要勇於追求科學夢,保持好奇心,努力成長為引領世界科技未來發展方向的優秀人才。此外,他亦讚許一眾青少年科技輔導員,讚揚他們的工作意義,成為青少年實現科學夢的引路人,共同營造鼓勵創新的良好社會氛圍。

Other information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