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簡稱Intel ISEF)始辦於1950年,是全球最大規模的中學生科學競賽,每年於美國不同城市舉行,並吸引來自世界各地超過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逾1700名高中生參與競賽並展示其發明與研究。本會自2003年起開始帶領香港學生參與此國際賽事,自此成為此賽事之香港特別行政區獨家承辨機構。當中,有逾10位香港中學生因在這項賽事獲得二等獎或以上,獲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以他的名字命名「小行星」,讓他們成為「星之子」、「星之女」。
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官方網站:http://www.societyforscience.org
按此前往香港區選拔賽頁面
第62屆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
主辦機構
Society for Science & the Public
香港區承辦機構
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科學創意中心
支持機構
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
日期:2011年5月8至13日
地點:美國洛衫機
一年一度的國際青少年科學盛事「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已於2011年5月份拉下帷幕。比賽於本年踏入第六十二屆,賽事吸引來自全世界共65個國家443個科學研究項目,1543名參賽者於十七個不同的項目進行科學競賽,爭奪超過四百多萬美元的獎學金。
香港代表隊本年共派出5個項目合共12人出賽,包括1個個人項目及4個團體項目。代表隊由科學創意中心總監黃金耀博士擔任總領隊,於5月7至16日出戰於美國加州洛杉磯(Los Angeles)舉行的大獎賽,主要出賽於工程學、環境管理學、化學及材料學等項目。
參賽者除了落力為自己的研究作解說外,亦能與不同國家的優秀科學人才作經驗交流,學習不同的研究方法、題材、文化等,經驗難得。各參賽者從中學習別人的長處,了解自己的短處並作出改善。
賽事以外,還有一系列科學研討會,大會邀得數位諾貝爾得獎的科學家現身說法,分享如何做好的科研,做好的科研除了埋頭做研究外,還需要不時留意最新發展、發現等等。來自香港仔工業學校的黃錫年老師獲邀擔當其中一節的分享講者,成為首位於此國際盛事中作分享嘉賓的香港學者,參加研討會的各地學者對黃錫年老師的「千個太陽」計劃十分贊賞,指計劃能兼顧所有同學的參與度及提升同學對科學的興趣。
學生 | 學校 | 項目名稱 | 獎項 |
潘詩婷 陳英 伍靜雯 |
聖公會李炳中學 |
The Untouchable - a safety device for workshop machine and electrical appliances (簡介) |
入圍獎 |
張詩雅 劉芷筠 呂皓筠 |
協恩中學 |
Rustworthy (簡介) |
入圍獎 |
蘇俊 |
喇沙書院 |
Revolution of household quantitative food testing - 'Nitranalyzer' (簡介) |
入圍獎 |
何頌陽 梁頌軒 |
香港仔工業學校 |
Eye of Horus (True Voice Color Recognizer for Visually Impaired) (簡介) |
入圍獎 |
徐卓昕 馬慧芯 宋希彤 |
協恩中學 |
Fast Fabulous Flush (簡介) |
入圍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