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青少年3D動畫創作大賽」始辦於2008年,現由科創中心與數碼港合辦,旨在透過推廣3D動畫技術,為青少年提供展現才華的機會,並培育他們在創新、科技和設計方面的能力。同時,亦藉此提高社會大眾對創意教育及創意工業的關注。比賽一直得到業界支持,多年來均由Autodesk擔任大會指定軟件供應商,於比賽期間免費為參賽者免費提供3D動畫軟件;並由雲峰科技(香港)有限公司於每年7至8月期間免費提供3D動畫軟件應用培訓課程予參加者。比賽得獎者有機會到本港各大媒體創作公司進行短期實習或參觀活動,了解動畫師的日常工作。而自本屆比賽開始,中學組得獎者更有機會獲推薦參加於澳洲舉行的資訊科技挑戰賽(IT Challenge),與來自不同國家的動畫人才作交流!
香港青少年3D動畫創作大賽2011
主辦機構
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科學創意中心、香港數碼港管理有限公司
主要贊助機構
創意香港
獎品贊助機構
基匯電腦資源有限公司
大會指定軟件供應商
歐特克遠東有限公司
支持機構
創新科技署、雲峰科技(香港)有限公司、聯強國際(香港)有限公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專業教育學院、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
2011香港青少年3D動畫創作大賽的總評暨頒獎典禮已於2011年11月6日圓滿結束。來自香港中、小學的學生均全力以赴以最佳的3D動畫作品角逐各大小獎項。本屆香港青少年3D動畫創作大賽由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科學創意中心及香港數碼港管理有限公司合辦,創意香港全力贊助,旨在透過推廣3D動畫技術,啟發年輕一代創新、設計和研發科技能力,提高社會大眾對創意教育及創意工業重要性的關注。
是次比賽共收到接近300份以「一人有一個夢想」為主題的作品,並於10月中旬經過初階段遴選工作。小學組共有五份入圍作品;而中學組I(1分鐘短片)和中學組II(3分鐘短片)則分別有六份及四份入圍作品。
總評暨頒獎典禮於創新科技嘉年華2011活動內舉行,為增加比賽透明度,本屆總評首次以全新的公開形式進行,並開放予公眾人士參與,入圍同學需要向在場觀眾及評判團介紹其作品,然後即席回答評判團的提問,以競逐冠、亞、季軍及優異獎之寶座以及其他特別獎,包括最佳造型設計、最佳剪接、最佳音響效果、最佳視覺效果及最具創意大獎。
頒獎典禮亦於同日下午隆重舉行,主辦單位有幸邀請到創新科技署助理署長(政策及發展)黃何詠詩女士以及創意香港高級經理(業界支援)戚芷筠女士擔任主禮嘉賓,當日除頒發各個獎項以及回顧得獎片段外,冠軍得獎學生亦即席分享了他們的創作心得和對本港動畫發展的期望。
為進一步培育具潛質的本地學生,主辦單位已為部份主要得獎者提供實用的學習和培訓機會,安排他們於著名的創意媒體公司實習,參與計劃的公司包括T-Films Ltd.、FATface Production Limited及萬寬電腦藝術設計有限公司。主辦單位亦已推薦中學組得獎作品參加於澳洲舉行的「IT Challenge 2012」,其中中學1分鐘短片組別優異獎作品《Make a Difference》,由四位順德聯誼總會翁祐中學學生創作,於「IT Challenge 2012」勇奪季軍!獲獎學生張嘉勇及梁漢燊於2012年7月7日至13日前往澳洲出席於墨爾本舉行的頒獎典禮,並與來自澳洲及世界各地的得獎學生分享及交流創作心得。
張嘉勇感想:
今次有幸在2012 年7 月8 日到澳洲墨爾本參加電腦動畫比賽及向觀眾介紹我們的動畫,令我獲益良多。剛去到比賽場地的時候,心情十分緊張,畢竟是我第一次到外國用英語向其他人介紹動畫,所以心情難以冷靜下來,最後獲得了第三名,但心情卻依然無法冷靜,因為頒發獎狀後不久就到我們介紹動畫,在場的觀眾十分多,台前坐滿了人,當主持人宣布到我們介紹動畫,我們便戰戰兢兢的走上台,開出簡報,便開始介紹我們的動畫,但因為觀眾意想不到的多,所以太緊張,令到表現不太好。
午飯後,比賽單位舉行一年一度的遊戲足球大賽!雖然我沒有機會參加比賽,但看着隊友的表現,心情既興奮又緊張,一開始被「澳洲隊」入了一球,當場有人尖叫,激烈的氣氛瀰漫整個比賽場地,就像背負着國家的勝負,最後以一球之差落敗了,我們都「唉」了一聲,但沒有責怪比賽的同學,因為遊戲過程亦是學習的一個環節,可幫助他們訓練團隊合作。
這次比賽使我明白到很多東西,我在今次的旅程中學懂了要把握時間,做任何事都要有充足的準備才能有好好的收獲,在團隊中組員要互相了解,這樣才能發揮團體精神,這亦是製作動畫和介紹動畫的重點,感受特別深,並銘記於心。
這次比賽是一個好好的經驗,使我的自信心大增,而在澳洲時我的英文能力亦提升了,期間用英語與外國人溝通,勇氣亦增加了,就像在餐廳點餐,不會讀的字要勇於嘗試,這才會進步。
梁漢燊感想:
本次旅程我們皆帶著期盼又興奮的心情到了澳洲的墨爾本,我們今次的工作除了是領取獎項外,還要匯報我們的影片,過程刺激得像玩過山車一樣,過程亦讓我們獲益良多。
在我們匯報時,雖然過程不太流暢,但是我從準備到匯報所學會的也不少,我學會到「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並無戲言,我們雖然在台上只匯報了不足十五分鐘,但是我們準備已經超過十五小時!就如我們製作動畫一樣,雖然我們製作出來的只是數分鐘的短片,可是製作的過程卻是數個月。我們亦在澳洲資訊挑戰賽中觀賞到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的遊戲預告片以及他們的製作手法,當中他們展示了不少熱門的遊戲預告片,他們所有的效果十分新鮮和現代化,例如為人熟悉的「God of War」以及「Assassin's Creed」,他們都運用到粒子以及動力學等技術,使整段影片更動感。而且在不同的匯報中,我都發現一些效果真實的影片都運用到「分層渲染」,即將物體的光學屬性分類並再次執行渲染,以得到一個物景畫面中的多張屬性貼圖,以便我們在後期合成和剪接時更容易控制畫面效果,營造出更佳的立體感,相比我們平常只渲染畫面一次的效果更突出、更美麗。
在澳洲資訊科技挑戰賽過後,我們亦在場地中提供的電視遊戲機中遊玩一番,從不同的遊戲中,我們學會到另一些鏡頭技巧以表示事件的含義,例如可以運用第一身鏡頭代入角色表示角色眼中可以看見的場景、事件,為故事的發展埋下伏筆,短片提高趣味性。
我們會好好運用在澳洲資訊科技挑戰賽學會的技巧,運用至下一段作品,以增加作品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