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簡稱Intel ISEF)始辦於1950年,是全球最大規模的中學生科學競賽,每年於美國不同城市舉行,並吸引來自世界各地超過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逾1700名高中生參與競賽並展示其發明與研究。本會自2003年起開始帶領香港學生參與此國際賽事,自此成為此賽事之香港特別行政區獨家承辨機構。當中,有逾10位香港中學生因在這項賽事獲得二等獎或以上,獲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以他的名字命名「小行星」,讓他們成為「星之子」、「星之女」。
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官方網站:http://www.societyforscience.org
第64屆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
主辦機構
Society for Science & the Public
香港區承辦機構
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科學創意中心
支持機構
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
日期:2013年5月11至17日
地點:美國鳳凰城
全世界一年一度最大規模的青少年科學界盛事—「第64屆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Intel ISEF) 已於5月11至17日在美國鳳凰城順利舉行。本屆賽事吸引來自全球70個國家和地區逾1,500名學生和1,200多個研究項目參賽,於比賽中獲得一等及二等大獎的青少年科學家的姓名更會被「國際天文學聯盟」用作命名天上一顆小行星!多年來,Intel ISEF為世界各地發掘出不少科學人才,可以說是青年科學家的搖籃。根據Intel ISEF大會公佈,一共有20多名諾貝爾得獎者皆曾於Intel ISEF中獲獎!
本年,本會科創中心繼續得到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的支持,一共派出6個項目合共12名同學代表香港參賽,他們均由香港區選拔賽中脫穎而出,並於赴美參賽前接受了一連串的訓練和模擬評審。最終,香港代表隊於Intel ISEF獲得兩項三等獎及一項四等獎,成績令人鼓舞。比賽之外,大會亦安排了不同的交流活動讓來自各地的青少年科學家互相認識及學習,例如襟章交換、文化交流等;參賽者亦有機會參觀當地的科學館和文化博物館,了解當地文化之餘,亦能讓參賽者增廣見聞。
來自中華基金中學的羅俊傑、黃智琛和潘駿生憑著製作“生物聚合物薄膜可充電電池”,研究從草本植物提取的纖維素製作成「可捲曲納米碳管摻雜有機生物聚合物二次薄膜電池」,於能源及運輸組別獲得三等獎;來自聖公會李炳中學的金薇、朱美迪及鍾佳穎同學則於電子及機械工程組別中以作品「聰明介子」奪得了三等獎;其作品是運用了簡單機械學和彈簧原理來設計,只要螺栓或螺帽有些微鬆脫,墊圈的下層部份便會彈出,作出警示,從而提醒使用者進行維修,以預防意外發生;而來自聖保祿學校的高翠怡同學,她所研究的作品是「利用咖啡渣淨化飲用水和移除空氣中的氣味」, 以硝酸處理過的咖啡渣能有效吸附染料和硫化氫;而使用去離子水處理過的咖啡渣則能有效吸附金屬離子和氨,帶出咖啡渣的環保價值以處理污染問題,最終於環境管理組別中獲得四等獎。於Intel ISEF的獎項得來不易,同學從開始研究,不斷鑽研及改良,最終得到大會評判們的認可,實為難得。本港的莘莘學子不妨向他們學習其研究精神,永不放棄,屢敗屢試,或許來屆代表香港出賽的將會是你!
學生 |
學校 | 項目名稱 | 獎項 |
羅俊傑 潘駿生 黃智琛 |
中華基金中學 | 生物聚合物薄膜可充電電池 | 三等獎 |
金薇 朱美迪 鍾佳穎 |
聖公會李炳中學 | 聰明介子 | 三等獎 |
高翠怡 | 聖保祿學校 | 利用咖啡渣淨化飲用水和移除空氣中的氣味 | 四等獎 |
周創中 黃子謙 阮中信 |
裘錦秋中學(元朗) | 磁懸浮-垂直軸-旋扭式 風力發電風車 | 提名作品 |
劉俊希 | 荃灣官立中學 | 門頂鉸 | 提名作品 |
簡泳怡 | 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 | 澱粉之可塑性 | 提名作品 |